如果电梯到站平层后,乘客正陆续进出开着门的轿厢,这时轿厢突然向上或向下移动,结果会怎样?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全国时有发生并造成了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前不久笔者所在单位的辖区一台使用多年的乘客电梯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业界把电梯轿厢在开着门的情况下的移动(运行或溜车)叫意外移动。那么造成轿厢 意外移动的原因有哪些,平时大家如何进行预防呢?笔者结合在电梯检验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供电梯同仁参考。
1轿厢意外移动的原因
1.1电气方面的原因
电梯的起动、加速、运行、减速、停车、开门以及电梯所有指令、信号都是靠电气控制装置来实现的,无论是逻辑线路还是计算机或可编程序控制器,一旦系统中的部件或程序出现问题,电梯都有可能出现误动作。
(1) 轿门、层门电气联锁装置失效。如果轿门或层门电气联锁装置失效,就有可能发生轿厢意外移动。特别是轿门、层门电气联锁装置同时失效,电梯到站平层开门后,这时只要电梯有内召或外呼信号,电梯就会立即起动前往召呼层,这是轿厢意外移动事故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往往会造成人员剪切、挤压、坠落等严重后果。
(2) 控制电路失效。如果控制电路中某个环节失效, 如制动器回路中的接触器(继电器)触点融合未释放,制动器线圈不失电,电梯在某层平层开门后,轿厢处于“自由悬浮”状态,轿厢就会向轿厢和对重较重的一侧移动,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人员进出就会发生危险。
(3) 其他电气故障。电梯以外的电磁干扰,电梯本身线路缺陷都可能造成轿厢的意外移动。
1.2制动器方面的原因
制动器是电梯中最重要的安全装置之一,从已发生的轿厢意外移动事故统计得出,制动器特别是老旧电梯上的老式制动器缺陷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以下因素导致制动力矩下降到不足以制停电梯轿厢时就会形成开门溜车的情况。
(1)调整不当。制动器力矩弹簧、顶杆螺栓、电动铁 芯行程、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间隙等调整不当。
(2)制动器部件缺陷。制动轮失圆、表面有沟痕、间瓦磨损严重、铆钉外露、间瓦变形与制动轮不贴合、部件老化、动作卡阻滞后等。
(3)制动轮闸瓦上有油污。在检验过程中笔者经常发现制动轮和闸片上有油污,一是有齿轮曳引机蜗杆轴通孔端油封漏油,电梯高速旋转时油被甩到制动轮鼓与闸瓦之间的摩擦表面;二是制动器制动臂销轴使用了过量的润滑油,三是维保人员不慎将油滴到了制动轮上。
1.3曳引机方面的原因
曳引式电梯上下运行是靠曳引轮绳槽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的。由曳引条件公式可以看出,曳引机轮和绳的缺陷将直接影响电梯的曳引能力。而曳引机又是电梯运行的驱动装置,曳引机部件的缺陷将直接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
(1)曳引轮缺陷。曳引轮绳槽磨损严重,甚至槽形变形,轮槽上有油污。
(2)曳引绳缺陷。曳引钢丝绳选型错误,钢丝绳磨损严重,直径变小,钢丝绳上有油污。
(3)悬臂式曳引轮轴断裂。曳引轮轴断裂瞬间,无论电梯处于何种状态,轿厢都会下沉(笔者所在单位的辖区一小区电梯已发生过2次,主要是制造质量问题,现已全部更换)。
(4)蜗轮缺陷。曳引机蜗轮断齿和联接蜗轮套筒法兰破裂,传动失效。
1.4人为原因
电梯使用、维保单位的人员违规使用、操作电梯,导致轿厢意外移动情况的发生。
(1) 轿门、层门电气联锁装置开关被人为短接。电梯 安装、维保人员为了调试和排查故障的方便,将轿门、层门联锁开关短接,事后忘记取下短接线,电梯恢复正常运行后发生开门走车的严重后果。
(2) 超载使用。有的老式载货电梯没有超载装置.有的电梯超载装置失效后没有及时修复,电梯超载运行,轿厢平层开门后形成溜车,或曳引钢丝绳在曳引轮槽中打滑。
(3) 平衡系数过小。由于电梯安装人员调试不精确或电梯用户在电梯投入使用后私自装潢轿厢,导致平衡系数过小,在载有同样额定载重量且超载装置失效的情况下,轿厢向下运行时很容易形成“下坠”现象,并在电梯平层开门时发生溜车。
(4) 救援操作不当。电梯关人后,求援人员之间配合不好。在层门、轿门已打开放人时,进入机房的其他人 员进行松闸盘车,造成人员剪切、挤压等事故。